 |
| 在充斥恐怖片、動作片、FMCG商品的本部落格之中,出現奇士勞斯基是還滿奇怪的事情。 |
為什麼會突然有個很像漆牆壁跳色的反差呢?其實是因為這篇想供稿給共誌,但因為開始撰文的時候是想探討「選擇」對一個人而言,到底屬於命定論或自決論,當時覺得西方作品普遍屬於命定論,因此就很順的寫下來,但後來想到這部片的時候又覺得,某些角度去讀這片,我自己其實還是覺得有所謂的自決性,所以就...寫不下去了,只好獨立拉出來留在這裡。事已至此,那共誌的稿怎麼辦呢?最後也很跳痛的變成
物變片三寶發展史,整個屎尿未及阿...
OK前面扯了一堆沒關係的前因後果,讓我們重新聚焦到這個「選擇」的討論。很久以前MSN很流行,大家還會玩寶石方塊用彎彎大頭貼照片的時代,有個朋友的狀態顯示文,不知怎麼的讓我印象深刻。那條狀態是這樣的:
「每天一千個選擇,選錯一個就很傷」
這句話滿有趣的,因為人真的是一種很犯賤的生物,時不時就在那邊後悔「要是當初我....就好了」、「要是沒有怎樣...就好了」,這種心情可以總括的用很久以前信樂團的歌詞代替:「假如時光倒流~~我能做什麼~~找妳沒說的卻想要的....假如我不放手~~妳多年以後~~會怪我恨我 或感動~~想假如~~~是最空虛的痛~~~」(間奏請掌聲鼓勵 歡樂 真情 弘音心)
講那個歌詞,倒不是要讓大家回想起黃易群俠傳然後突然發癲高喊「你為什麼要代替你爹~~」,而是想要凸顯這種情緒是人人都有且自古皆然的。所以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時光旅行、回到過去改變什麼的文本。而機遇之歌比較特別的是,它不討論回溯,它討論的是不同選擇所造成的不同結果,並且在發生選擇的岐異處直接把後面的發展演給你看。
就我淺薄的見識中,本片就算不是首創,也算是先驅了,其他也在探討選擇/結果的電影,像吸菸/不吸菸(Smoking/No Smoking)、蘿拉快跑(Run Lola Run)、雙面情人(Sliding Doors)、港片一個字頭的誕生好像都是在它之後,有些片甚至可以看出受到本片影響的痕跡。這樣影響深遠的概念先行者,想必是有其可看之處。但這類片也通常也不太能被暴雷不然會樂趣大減,而本格一向走無遮掩大放送路線,所以後面大家可以自己斟酌要看到什麼程度囉。
這片的劇情在講主角威提克(Witek)從小就被老爸以醫師為目標培養,但當威提克醫學院唸到一半的時候,老爸突然翹辮子了,他的遺言居然是告訴威提克「你不必再去追求什麼....」,對於從小就順著已經被安排好的軌道跑的主角來講,當然是一個大重擊啦!因此帶著不知道要做什麼的困惑,他先休學然後準備搭火車去華沙找尋自我,但他不知道的是,趕不趕得上這班火車對他的命運影響甚巨。
 |
| 一切都從這通老爸的遺言電話開始。 |
影片前段很快速的將主角怎麼被養大的過程與醫學院的就讀與一些跟後面有關的人物交代出來,接著驟變發生, 然後即將到(對主角而言的)命運分歧點:趕火車。不得不說,追火車這段時的BGM很帶感。
 |
| 跑跑跑~向前跑~~~~ |
在第一段故事中,全力衝刺的威提克搭上了火車,在火車上認識了一個政治圈的過氣老人,在老人的引薦以及受到想改革政治的使命感下,他入了共產黨。同時他也意外地與已婚的前女友重逢,而很剛好的前女友與地下反對黨有所連結。後來他某次無意跟長官提到地下印刷廠的事,結果慘遭長官出賣,不僅印刷廠被全抄了,而前女友也認為他就是抓耙仔而瞧不起他。最後本來有個機會可以去巴黎遠離這令人作嘔的政治生態,結果在出發前一刻波蘭發生罷工,身為黨工的他被迫要去處理而不能上機,這段就在威提克於機場憤怒的摔東西舉動下停格告終。
這段看得讓人相當吐血,原來搭上了車會變成這樣,好像不是一個很棒的發展。
 |
| 在火車上認識老黨員 |
 |
| 受到演說的感召 |
 |
| 巧遇前女友 |
 |
| 引薦入黨 |
 |
| 跟前女友好上了...(跟人妻有染阿!) |
 |
| 替黨出任務 |
這邊可以看出威提克跟其他政治人物的不同,儘管處於自由派的對立面,但當他覺得對方立論是正確的時候,會依照自己覺得是正確的方式行事。也因為這樣,他出馬的結局都收得不錯, 開始受到注目。
 |
| 哀呀前女朋友是反對黨員啊! |
 |
| 然後就在他不知道的狀況下被抄了 |
 |
| 男主角氣到爆,跑回去打長官 |
 |
| 跟老黨員講那些理想都是假的,虛偽的政治! |
老人安慰他,默默的把去巴黎的機票塞到他身上,散散心吧至少你還有機票~~~
 |
| 被女主角瞧不起 |
超可憐,明明什麼都沒做,卻被認為是一個出賣朋友求功名的抓耙仔,完全被看低。
 |
| 結果又搭不上飛機~~~阿阿阿阿阿幹!!!!!!怒摔水晶! |
這片在拍攝當年1981因為跟當時的政治氣氛不太合拍,導致被刪減增改審查,然後被雪藏到1987年才重見天日。在第一段裡面除了對黨的負面描寫之外,我覺得有個很大的主題是對於體制內改革這種想法的幻滅。你個人很有想法?但抱歉,別人會搞你,最後你是無法如願的。
我自己覺得,這段有一個很重要的隱喻物,是老黨員給主角看一個會自動下樓梯的彈簧(我記得小時候這玩具有陣子很紅)。剛開始主角很興奮的看著這神奇的東西自己一階一階的往下走,但走到最後一階的時候,主角有點錯愕的看著變得只在原地來回動的彈簧,然後接著講了一句「好像死掉了」,剛好預言了他青年從政的結局,陷入不上不下的困境,但也不能做什麼。
 |
| 又回到跑火車,這次沒能趕上,還慘遭警察攔截。 |
搭不上火車而氣急攻心的主角,因為跟警察起衝突,慘遭判罰拘役30天外加社區服務。
 |
| 勞動服務中認識反對黨人士 |
 |
| 住在阿姨家,同時開始參與一些地下政治活動 |
 |
| 在某活動中意外與童年失散好友重逢,還認識了他姊姊(也是個人妻) |
 |
| 對,然後就好上了....(無言) |
在這段劇情中,跟入黨完全反過來的是他成為了體制的受害者,後來成為反對政府的那一方,協助地下刊物的印刷。但慘的又來了,他在找人妻的時候,地下印刷廠不知怎麼的被抄了,他也拿不出場子被抄的時候的不在場證明(難不成要說搞人妻嗎?)。
 |
| 又被同夥視為抓耙仔....衰小 |
但事實上主角非常有義氣,曾有黨的人跟他接觸,希望他可以提供那些反對份子的名單,只要他給出名單,馬上就發給他去巴黎的簽證,但主角寧願放棄機會也要悍然拒絕,導致他被鎖死在國內,但這樣的義氣之舉別人不會知道,所以他還是被視為是抓耙仔....。
 |
| 找人妻卻撲空 |
這邊更悲哀,人妻要離去前特地去找他,但他同一時間也去找人妻,所以彼此就這樣錯過了~~~~超級慘~~~~~
 |
| 最後只能待在家 |
這段以跟阿姨在客廳聽廣播,最後聽到罷工的新聞,阿姨安慰主角,沒拿到簽證也好啦~~~作為結束。
這段看完的憤怒度比上面一段低,但取而代之的情緒是悲哀。怎麼會衰到這種層次啊! 這次因緣際會,主角居然走向了入黨的對立面(命運真奇妙!),然而不變的是,他又被當成抓耙仔,然後依然是到不了巴黎。這邊有點讓人感到絕望的是,不管他選擇了從體制內或或者是體制外的行為,好像都不能改變什麼,呼應到主角中間有一段把妹仔挖時光膠囊的行為,當他挖出了那個玻璃瓶的時候,赫然發現裡面什麼都沒有,白忙一場。
 |
| 時光倒轉,再來一次 |
這次主角沒有趕上火車,但也沒有硬追火車,很爽快地放棄了。
 |
| 殊不知當你放棄的時候,會看到另一股光景.... |
大學女友想來送行,所以又重新燃起了火焰
 |
| 這次終於不是跟人妻了 |
 |
| 很快地搞出人命結婚 |
 |
| 重返醫學院而且畢業成為執業醫生 |
看到這邊總覺得很奇妙,當你放棄我執的時候,反而打開了另一扇窗。但事情有這麼簡單嗎?黨跟黨外會不會再度回歸呢?這一次主角會怎麼選呢?
 |
| 他拒絕入黨 |
這邊有點跟看過前兩段的觀眾做個呼應。在之前的兩次故事中他選邊站,但這次他選擇不選擇。
 |
| 但同時也拒絕聲援因為黨外被捕的院長兒子 |
總之,他就是不沾鍋,英九2.0,兩邊都不碰XD。但我覺得也就因為他不選擇而產生了新的選擇。因為院長兒子後來大鑊了,導致院長必須要放棄已經排好的演講去救子,所以找了主角代打,主角選擇去。
 |
| 然後因為要幫老婆慶生而改了機票時間 |
 |
| 出個差有必要搞得像十八相送嗎? |
 |
| 有,因為飛機飛上去之後就炸了,全劇終。 |
看完第三段應該會覺得傻眼,造化弄人。一反前兩次的鬱悶,主角根本是一路順風順水的過著不錯的人生,而且之前兩次會讓他倒楣的選邊站他都避開了,但你不碰政治,政治剛好找上你,主角就這樣死於非命。而且在上飛機前的種種跡象,都指出了這班飛機就是前兩個故事中主角搭不上的航班。於是乎搭不上的過得狼狽卻保存了生命,順利坐上飛機的卻要死於空難。
這段當然也有比喻物,是他某次外出看診時,看到戶外兩個人很熟練的在做丟球的把戲。當主角在問為什麼那兩人可以丟的這麼好,得到的回答是:「沒什麼特別的起因,某天無聊,每天練,練久了熟練,就變成這樣了。」剛好符合主角順水推舟的人生,他不是特別想做什麼,但把能做的事專心做到最強。
看完三段故事,再回到之所以人生會過得截然不同的分歧點,可能會讓人訝異,只不過是有沒有搭到火車,怎麼會差到這麼大?是阿,此為人生的不可測。這也是為什麼我以前在看的時候,覺得本片倡導的是命定論的主要原因。不管主角選哪邊,最終都無緣巴黎,而他會怎麼發展,也不在他能控制的範圍,如同第二段的時候,主角回答他為什麼會加入反對黨的原因,其實就只是因為他當初沒搭上火車而演變成的。
但後來又想了一陣,我認為雖然命運本身是不可測的,前兩段主角看似經由自由意志的選擇,其實也只是受到周遭人事物的影響,選擇的差異大到可能完全在光譜的兩極,反而告訴大家,你選擇的不是你選的,而是機運導致的。BUT!假如以最重要的「生命」作為切入的標準的話,我對本片反而有不同的看法。
在第一跟第二段故事之中,主角都面臨了有明確目標的道德困境,第一個故事中是他得知被出賣後,有得選要不要吞下去,但他忍不住去揍了長官,失去被選為代表直接保送巴黎出席會議的機會。第二個故事中則是要不要供出名單換取簽證,而他選擇了不做這件事,所以只能待在國內。但到了第三個故事中,關鍵的選擇反而變得很私人,他要不要代打出國的後果只是影響之後出國的機會(他根本沒什麼猶豫就上了),以及改機票的時間這種正常人都會做的事情,也就是說他真正的道德選擇,其實在要不要聲援院長兒子的時候就做完了。
前面拉拉雜雜的講一堆,我自己覺得拉,因為一二段主角做的道德選擇是正確的,反而有點塞翁失馬的概念。雖然結尾都收的充滿遺憾,但看到第三段炸飛機的時候,反而讓人覺得:還好沒搭上飛機,儘管過得有夠慘,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還有條命在可能明天會更好。但在第三段因為選擇沒有立場,導致最後也沒什麼懸念的順利搭上死亡班機。
站在這角度看,好像自決論又回來了,只是這個選擇不是搭不搭的上火車這種交給天意的發展,而是掌握在當少數可以選擇「要不要做」的時候,那個做出正確道德選擇的當下。這也是我最後為什麼稿子寫不下去的原因,自己打了自己的臉,心意是善變的阿XD。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