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9的文章

趙之璧 ---- 在你和天空之間(2001)

圖片
哇!也是18年前的唱片了.... 我跟大多數人一樣,對趙之璧作為歌手的印象只有一首歌,是跟這張專輯同名的「在你和天空之間」。而似乎這個印象也沒錯,因為她在05年發了最後一張EP(她有你要的)後,就沒有音樂活動了,後來主要是以DJ的身分活躍。OK所以看完上面這段,結論很明顯,就是:歌紅人不紅(好狠),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可以有一首歌過這麼久還讓人有深刻印象,我覺得也是很成功的一件事啊!光一年世界上新增加的中文歌曲就有拿~~~摩~~~多耶! 根據網路上的資料(有錯請指正,因為我實在不是一個老學究,你知道的~),她在自己的樂團廢五金解散(1999)之後走單飛路線,於2001年推出了這張SOLO專輯。當時是我還沒開始聽音樂的時間,所以個人對中文歌的理解基本上管道很少,管道不是電視(妹妹看MTV!有人還記得嗎?),就是廣播。然而,這首歌居然給予當時對中文歌的認知就是沒有認知,也就是無知(好像太饒舌了...)的我一個很強的印象,我不知道是誰唱的,但是那個副歌旋律卻很深刻的被我記住。 後來開始聽音樂之後因為也沒認真聽中文歌,知識水平僅進階到知道這首歌是誰唱的,但也僅於此,只是一直到出社會後手頭開始有閒錢,加上無聊(真的是可悲的受薪階級上班族悲歌),所以開始反過來蒐集一些以前好像有印象的中文歌手/唱片,才開始認真入手這張唱片來聽。 圖片來自網拍 因為我自己入手的唱片外紙殼遺失,所以我們拿網路照片來頂一下。這個文案也是相當的符合early 00's的浮誇風格,我來把他打出來讓各位看得清楚: "火山系 烈女日記"  (讓我想到山頭火拉麵..) "不鏽鋼 癡情搖滾" "釋放愛情 從未爆發之肺活能量" "攀登情歌 從未到達之最高海拔" 真的是..... 我手上的唱片(RD-1585) 封面有人像的是一張獨立卡片,所以假如不幸遺失的話,就會只剩下左邊的歌詞本封面。 而這張唱片的曲序如下: 1. 快樂是自找的 2. 在你和天空之間 3. 丟了 4.Close to you 5.極端狼狽 6.一個人的旅行 7.愛就是 8.上下起伏 9.Kiss me in the rain 10. 堅固柔情 我覺得趙之璧的歌唱特色,除了字正腔圓外,

Eaten Alive ---- 活活生吞

圖片
在1974年以德州電鋸殺人狂聲名大噪後,Tobe Hooper的下一部影片是... 鱷魚!整部片將並不將鱷魚作為一種死亡威脅、恐懼的來源,反而表現得有點像是屍體處理機。整部片在講一個神經病開的破爛旅館,這個旅館有個很爛的看頭是,老闆有養一些猴子、鱷魚之類的動物可以看(因為實在太破爛了,養的環境比台灣一些很遜的動物觀光景點還要差)。又因為老闆是個神經病的關係,他常常會不受控制的把房客給幹掉,自然而然的被殺掉的屍體就推到旅館旁的池子裡餵鱷魚,大概是這樣子的概念。 我不太確定各位看官是不是覺得這樣的概念可行,但其實除了扯到鱷魚有點獵奇之外,其實骨子裡還是那種異地殺人片。那做為TCM後的電影,不免會被拿出來跟TCM比,一比之下可以說是慘遭海放,輸到車尾燈都看不到的地步。為什麼呢? 以TCM來說,它就是很簡單的故事:一群青少年野外遇到神經病,被殺到剩一個。但Eaten Alive明明也是個簡單的殺人故事,在人物的發展上卻顯得迂迴許多,這些比盲腸還冗的迂迴不僅沒有替故事帶來深度或情節的扭轉,反而讓人覺得硬要湊。受害者的組成很複雜,隨時序有下列幾組: 1.不想再當妓女而被逐出豆干厝,到旅館投宿的逃家少女。 2.帶著狗的一家三口 3.找尋逃家少女的爸爸與妹妹 4.把這邊當打炮旅館的當地人 由上可知,這些人其實是很隨機組成的,除了後面編劇因為劇情需要硬是讓還沒死的幾個人相遇外,說難聽點,是分批進來給老闆殺一殺就算數,屬於完全沒關係的獨立事件。至於為什麼要把這麼多無關的人弄在一起做大雜燴呢?問題應該是始於老闆可以發揮的場合太少所致。 雖然一樣主戰場只有一棟爛房子,在TCM裡面把這個房子弄得像真的有人在裡面生活,然後腥、髒、臭三者齊備,更顯殺人一魔一家住戶的瘋狂與荒謬。但在這個養鱷魚的旅館,觀眾其實不會有什麼"好像在路上真的會遇到"的帶入感,只會覺得這個兩層樓旅館這麼陳舊,清潔又做得這麼爛,怎麼還沒倒閉。 再來我們來比武器。電鋸不用講了,壓迫感極強,那個繩繩繩的聲音霸氣十足,被電鋸砍到的痛感也會讓人怕。但在本片中,阿北老闆的殺人武器是...農具,主要是豬八戒那隻叉、還有一隻農用大鐮刀,有一種...很遜的感覺。 嫌成這樣,觀眾不免要說:那鱷魚呢?恩...被鱷魚咬死雖然挺恐怖的,但請注意,這隻鱷魚是被

Friday the 13th: Final Chapter ---- 十三號星期五第四集

圖片
所謂每逢十三號星期五倍思傑森,就是這個意思吧(亂扯一通)。 基於無聊的心態,好像前幾次十三號星期五我都是放這個系列的電影,當然這次也不例外。讓我們把時光倒回到1980年代早期,在那時,十三號星期五系列可比當代奪魂鋸,幾乎是以一年一部的速度在推續集的。在前面幾片票房穩定高的狀況下,84年時第四集也無意外的被產出,只是不知道是有意終結這個系列,還是跟跳樓大拍賣天天在跳樓一樣耍噱頭,這集的副標題居然是"Final Chapter?!?!" 如同字面意義,最終章表明了拒絕再玩的意思,通常發出這個宣言之後,就算日後反悔吞書,也通常是過很久(例如奪魂鋸:7年),或乾脆重開機。也因此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現在不吃以後就~~~沒有機會吃的心態下,通常是可以炒冷飯催出一波票房來著的,只是十三號星期五整體的氣勢仍旺,上一集的3D也還在年度票房Top25之中,不知為何宣告自我終結呢。 事後回過頭來想想,要用最終章來替系列畫下句點,可能是沒梗了。怎麼說呢?我們看這一集的情節構成大概就可以感受到我為什麼這樣認為了。本集從上一集農場大戰、警察來到後的隔天晚上開始(這也很怪,因為第三集結尾中,女主角是白天被警察救走的),傑森的屍體在醫院蘇生後脫逃,跑到鄰近一個住宅區中。住宅區的某棟小屋,毫不意外的又有一群來開趴的砲灰青少年男女們,要成為傑森這次的犧牲者。 對、這次沒有什麼很厲害的大房子或露營區,就是一戶民宅而已,感覺真的是滿小家子氣的。而且更鳥的是,被害者群眾(6人)裡面,根本沒有什麼看起來有主角相的天選之人,可以說是沒一個能打的。為了要壯大這個規模,所以東拉西扯的加上民宅附近的鄰居一家(3人)、因為妹妹是受害者而要找傑森麻煩的獨行俠(1人)、也是住附近的雙胞胎姊妹(2人)來湊數。 對比上一集,老實說我是覺得失望,原因在於看點變爛了。除了場地變得較難發揮外,被害人也沒有什麼很炫的死法,安排小朋友壓制傑森的方式也沒什麼勁,整部片就是滿無聊的大會串,要是整個傑森系列真的用它做為終點,那才叫做恥辱。 會這麼失望的原因部分也來自於導演:Joseph Zito。他在1981年拍的The Prowler可以說是slasher跟風電影中相當厲害的一部,裸體加屍體一次到位,技驚四座。但當他真的拍正宗續集的時候,卻變得有點放不開,好像沒有帶來什麼顯著的變化,是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