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8的文章

Maximum Risk ---- 極度冒險

圖片
2018年最終逆襲,林嶺東導演29號過世。 因此就先拉曾經寫過的舊文,林導1996年進軍好萊塢投石問路的首部電影,與打仔范達美合作的-極度冒險。以結果來看,我認為本片是平庸甚至有點偏弱的,其原因在於找了港導,但是卻沒有善用港導在港片發跡的拍攝風格與特性,甚至可以說看完感覺好像沒什麼林嶺東的影子在....所以我替本片定調:以范達美的電影水平看尚可,然而以林嶺東的水準看,標準值以下。 劇情講一名法國警察某天發現一具意外死的死屍長的很像他,追查之下發現是以前被送走的親弟弟(兩個范達美梗再現!!!!他根本超愛玩兩個自己這種梗....)。而他弟為什麼會沒事死掉呢?原來他死前在幫俄國黑幫做事,卻把黑道與FBI掛勾的證據存起來,在準備要告發的時候被追殺,這才死於逃亡過程當中。主角在追查中逐漸了解此事,並也被捲涉進去,最後靠自己的智慧與身手才順利解決接連而來的危機。 許多人可能會覺得劇情很公式,這點我倒覺得還好,動作場面我也認為還可接受,但我看的時候一直覺的處在一種很悶的狀態,原因是文戲跟武戲間的連結很差勁。由於觀眾基本上跟主角一開始就如墜入五里霧中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而走劇情的過程,也沒有任何要觀眾推理的意思,兩者相加造成劇情無必要的冗長,基本上就是范達美走到哪打到哪,呈現一種在隨機遭遇打鬥破主線的感覺。 再來有一點很特別的是,我不喜歡此電影的配樂。影片配樂的基調是明快的鼓節奏連續打擊,但是不知怎麼的我覺得很難跟這種型式的打鬥背景套在一起(就是不搭啦,有點像你把蘋果配上龍蝦一起吃那樣),而另外還有一種我說不出古怪風味的配樂....天阿我覺得好糟,有一種更說不出的怪異感... 角色上,范達美不用講了、女主角是演過異種女主角的娜塔莎涵斯翠,這兩者選得不錯。But!壞人不管是俄國黑道或FBI,都缺乏螢幕魅力...俄國反派長的有點相似於兇惡版豆豆先生,很制式化的演那種暴躁的莽夫,而FBI根本就兩個路人演員抓來就上的感覺,反而是一開始在歐洲時候他的警察朋友還有一路被當衰鱉打的光頭,雖然也龍套氣很重,但反而有種特別的風味,不會讓人覺得這些角色的演員使用很隨便。不過至少拍的是中規中矩,應該還是會有人喜歡。 最大的失望應該是聽到林嶺東作品之名號,不免會引起人高度的期盼感,可惜因為劇本問題,導致影片的力度以及吸引人久坐在電影幕前的風格化魅力並不突出,有的只是打帶跑又打又跑

A&W麥根沙士

圖片
今天在全聯赫然看到A&W在架上賣了。 過去對這牌的印象就是美加地區的碳酸國民飲料,通常只在好市多這種美式大賣場的通路有在賣,有些漢堡店會直接買來放在店裡這樣。進口的很久以前喝過,但老實說早就忘了喝起來是什麼樣子,今天發現可口可樂公司把A&W在台灣通路開鋪,本人小白老鼠自然就是掏錢買來喝。在全聯的售價是22元,所以原價應該是29元,大概一般寶特瓶汽水的價位。 講到沙士,我們先來引用維基百科引經據典一下: 沙士(英語:sarsaparilla或sarsi)是一種碳酸飲料,以植物sarsaparilla(墨西哥菝葜)為主要調味的原料,因此得名。為深褐色、甜味、不含咖啡因。色澤相近於可樂但口味及口感截然不同。 OK看不懂,總之是種甜味的碳酸飲料就是了(被揍)。在台灣沙士最強(也最能喝)的兩家品牌,不外乎就是幾乎壟斷沙士市場的黑松、以及最近稍微有想要拓展市場的金車,至於這個A&W好像就是...洋人的東西,雖然很有名,但是沒啥機會喝到。 因此我們再來引經據典一下,這個A&W是加拿大發源的飲料/連鎖美式餐廳品牌,曾經在80年代進軍台灣西門町,成為最早期速食店大亂鬥時代的早期開拓者(台灣名:艾恩堡),後來在M記進來後,默默的收攤成為死在沙灘的前浪....也因此要吃到A&W漢堡,可能就要搭個90分鐘的飛機到沖繩才有得吃了。 而露啤(Root Beer直譯)是這家餐廳的一大主力商品,常常聽一些沖繩回來的人形容的多好多棒,只是這種也有出零售商品的知名飲料,為什麼沒有進來台灣呢?原因我也不知道(好像是某個成分台灣禁止添加,所以...),阿反正台灣也沒有Dr.peppers或mountain dew的零售飲料阿~~~~(其實激浪台灣味丹有作,只是通路都沒賣...),這次不知道是配方有改還怎樣,終於有緣得見,馬上來試。 外包裝我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陽春。 相較於台灣寶特瓶動輒包得亂七八糟、美輪美奐、五顏六色的外表,這款飲料大概就是...樸素,素到有點像是剛睡醒就走在假日日本新宿的街頭一樣,不停下來仔細看不會發現它的存在。這包裝其實跟可樂公司早前出的 Canada Dry薑汁汽水 不管是瓶身還是包裝風格地調都差不多,可能吃虧在黑/棕色的外觀,所以看起來注目度就低上許多了。 你在看我嗎?你可以再近一點~ 我不

Raw Deal ---- 魔鬼殺陣

圖片
阿諾系列再臨~~~ 今天要談的是阿諾80年代電影系列中屬於比較弱的電影。這片我看完的感想是「沒有靈魂」,很像那種為拍而拍的電影,而這個結果很自然的反應在電影的成果以及觀眾的票房反應上。也因為一般人沒事不會去找這種又老、又沒什麼好評價的電影來看,因此就讓小的我來替各位揭開此片的神秘面紗吧。 劇情描述毒梟大戰中,有個FBI探員的兒子被殺了,他爸為了報仇,找上從FBI被貶官到鄉下當小警官的阿諾,說服他臥底進入毒梟集團並瓦解他們。劇情有夠簡單但是拍得超級複雜、不知道有什麼陰謀詭計,也是一絕。 前面提到這是一部為拍而拍氣息很濃厚的電影,事實上,它的確是拍來搶錢的。這個故事的起始點是本片製片Dino De Laurentiis,他製作這片的目的是要快速搶錢,讓他可以開始準備拍攝版權在手上的大作─Total Recall,即為魔鬼總動員是也。所以就像是玩財務槓桿一般,投資進得去,錢進的來,哇就發大財了。 那這種吸金產品是怎麼找到阿諾的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阿諾要履行他之前簽的片約....就跟歌手會與唱片公司簽幾張唱片的合作一樣,簽約辦事,不管你想不想都得做。只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做,就會非常的明顯....而且阿諾想演Total Recall,但是卻被Dino De Laurentiis,不知道有沒有更雪上加霜。總之本片的阿諾就跟個石像沒什麼兩樣,真不知道是演技還沒開竅還是真心只想交差了事呢。 講了這麼多,那最後的結果呢?它並沒有達成預期的斂財使命,間接導致Dino De Laurentiis的公司破產,Total Recall的版權落入Carolco手中(90年代初最強獨立製片公司,連續拍出魔鬼總動員、魔鬼終結者2、第六感追緝令、巔峰戰士等片,然後因為割喉島破產...),最後又找了阿諾主演。這個蝴蝶效應真是屎尿未及,阿諾或成最大贏家吧。 前面有講劇情演的破碎到不知道想幹嘛,我覺得跟著劇情截圖跑比較順,因此我們直接開始吧: 處刑式絕殺 開頭是一場槍戰戲,黑幫大批軍團把汙點證人給斃了,過程中把保護證人的FBI也全殺了,裡面有一個人剛好是FBI某人的兒子。 鏡頭一轉,阿諾捕獲了一個裝成警察亂開罰單斂財的犯罪者 其實還滿沒頭沒腦的,從血淋淋的黑幫處刑,突然變成阿諾鄉間快意飆車,彈指間抓到壞人這樣。這邊我猜是想用旁敲側擊的方式,告訴大家他是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