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 rain ---- 驚濤毀滅者大洪水

滿像窮人板又下大雨的終極警探。
好萊塢在鐵達尼號取得巨大的成功以前,一直很愛講說只要電影碰到水當主題就是準備票房自殺,像是拍到凱文科斯納炸裂的水世界拉、拍到製片公司倒閉的割喉島阿,都是前車之鑑。但儘管如此,還是滿多人勇於挑戰的,而這片1998年推出驚濤毀滅者就是,大概是想說在鐵達尼號之後會比較有信心吧。結果呢?本片大概製片預算7000萬,回收1900萬美金,算是失敗的案例。不過票房失敗歸失敗,至於電影本身拍得好不好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剛說整部片很像終極警探,因為整個劇情也塑造出了一個暴風雨山莊的環境來讓獨行主角大顯身手。主角克利斯汀史萊特繼斷箭之後,又一次演出衰人。這次他演一個運鈔員,不幸碰到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洪水,更碰到要趁火打劫的摩根費里曼一群人。在這種絕境下,他能依靠的只有幾個沒去避難(不可取)的小鎮村民還有當地沒啥用的少數警員....所以只能靠運鈔員一哥大顯神威來突破困境了。

不知道為什麼,除了劇情很像之外,砸大錢質感卻沒有很好,成品大概有點像品質普普的仿冒品,就像三鍋臭媽媽之於三媽臭臭鍋那樣(怪異比喻)。首先是背景在下大雨這件事很討厭,作為一名討厭下雨(不要跟我說什麼農夫很辛苦!)的台灣人,看到90分鐘都是雨水、雨水跟雨水,真的是你不討厭我都厭煩了,下到分手。又因為下大雨每個人都很濕,看起來超沒型的。

再來是角色部分,克利斯汀史萊特正值不紅的下墜期,感覺就是在賣弄不紅的star power。女主角...毫無表現,摩根費里曼演壞人...雖然在當時這種反轉的形象很新奇,但畢竟他當時還沒像演刺客聯盟那樣翻轉,所以只能讓他當一個沒這麼壞的壞人,然後再讓他被黑吃黑,冒出一個更壞的警長當魔王,搞的劇情很多轉折好像很聰明,但其實觀眾只覺得一直在下雨好煩。

但就跟KLG雖然是KFC偽物其實也算挺好吃的一樣,驚濤毀滅者一樣有其亮點,至少在動作戲上是達到及格線再高一點點的水平(如果你不討厭水的話)、裡面幾場一邊躲水一邊躲人還要慢慢接續摸掉敵人的戲還算不錯,但如果不是特別有時間,或是電影已經看很多的人的話,我覺得那直接去看終極警探就好了啊!約翰麥克連講話更靠北,比忠厚老實的運鈔員來的有趣多了。(不過有可能只是我討厭下雨天而有的偏見拉)。東森洋片跟好萊塢電影台都有看過播出,屬於那種還行但也不會特別想找來看的東西。

運鈔員二人組

警長
藍迪奎德如今也67歲拉~!歲月真是一把殺豬刀。

摩根費里曼
 就是那種睿智的領導者(不過是壞的領導)

運鈔員GG
 叔叔一看就來領便當的,結果也真的領便當...

但其實這算出包,他臉色一轉變黑
這邊就開始加一些洗白的設定,例如他本來只想搶運鈔車,沒想到要傷人甚至奪人性命。

被懷疑監守自盜而被關進看守所

水淹金山寺拉~~~~~

差點GG
這段其實還不錯,雖然你知道主角不會死在這種爛梗,又不是在演珍珠港,但是因為拍得滿急迫刺激,所以還真的會想看他怎麼脫身的。不過脫身的方式很爛,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然後就開始摸人
這邊我忘記我當時抓圖有沒有抓錯順序,因為我記得他第一個摸掉的是騎水上摩托車的匪徒...

慘遭壓制

結果警察出乎意料的很快就追來

幹,結果警長也是壞人,而且要來黑吃黑
到這邊才演一半,大概就知道編劇不會讓摩根費里曼演純壞人 ,因此由警長來擔當惡役。

結果兩人聯手抗敵
到這邊瞬間轉成"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模式,瞬間好像有點新意,但就是走血濺13號警局的劇情模式阿...依然沒啥特別的。

教堂死戰
這段還行,就是很標準的分開單挑,大家分開幹掉一兩個人,拍得不錯。

女主角幹掉一個
壞人敗因:意圖強姦.....她是你同事耶。

警員A在教堂被幹掉

摩根:幹~~~我拚了老命阿

這邊因為壞人也窩裡反,基本上是聽從壞警長的命令在追殺運鈔員

結果被西洋煙火炸上天

最後大家在水面上死鬥
看到這邊,大家有沒有覺得很討厭,整部片暗摸摸的,能見度相當低,好險也快演完了。

小船螺旋槳殺人

最後藍迪奎德決死蘇生最後一嚇

還是要死
然後又走那種江湖道義模式,縱放摩根費里曼(雖然他也沒拿到錢做白工就是)

最後警察終於來囉~~全劇終
這片真的有太多拼裝車的影子,據說本來還想找吳宇森來拍,如果是這樣的話,根本就又可以稱為水上版斷箭,就精采程度的話,我認為大概跟美式足球前巨星霍威龍的烽火爆(firestorm)屬於同一個層次的B級。還是那句老話,轉到加減看,無緣也無傷大雅囉!

留言

  1. 這部電影我最近剛好在網路上看完,我在這裡做一些補充及心得發表。
    片中運鈔員就是做例行的運鈔任務,卻不幸在途中碰到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洪水,更碰到要趁火打劫的小偷。在這種絕境下,他依然拼死堅守職責,將錢保護到底。但畢竟勢單力薄,他不得已只好向當地警方求助,沒想到理應主持正義的警長得知消息後,也因為一時見錢眼開而想獨占這筆錢,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運鈔員的處境更為艱難,情勢也變得更加複雜。
    而摩根費里曼飾演的領導對於偷盜生涯已厭倦,決定利用此次洪水作為最後機會,大幹一票後就金盆洗手,但他完全沒料到自己想搶的錢竟變成各方爭奪的目標,也因此讓他及與他處在對立面的運鈔員從死對頭變成並肩作戰的盟友。
    至於運鈔員最後縱放摩根費里曼,我猜可能原因是為了運鈔員的叔叔。摩根費里曼告訴運鈔員,他叔叔是和他們勾結在一起的,運鈔員聽到消息感到震驚,原來真正監守自盜的竟是自己的叔叔。但最後他為了完成叔叔的遺願,還是放走摩根費里曼,雖然這個遺願不可取就是了。
    細節部分,版大文中提到運鈔員第一個摸掉的是騎水上摩托車的匪徒,但實際上他並沒有立刻掛掉,而是在第二次和運鈔員交手時意外因觸電被幹掉的。而在教堂被幹掉的警員A其實並沒有立刻升天,他最後是被倒塌的教堂壓死的。
    最後說一下票房,驚濤毀滅者製片預算7000萬,回收1900萬美金,但早一個星期上映的烽火爆更慘,製片預算1900萬,卻只回收800萬美金,看來要成功結合災難片和動作片還真要花腦筋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補充,不過虧錢度來講是驚濤毀滅者比較慘拉.後來導演都走影集路線,沒得拍大螢幕電影了...

      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