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unning man ---- 魔鬼阿諾
![]() |
又一部亂翻的片名,最好是看魔鬼阿諾知道在演什麼啦.... |
這部片的名稱"Running Man"指的正是影片中作為主軸的電視節目(雖然現在講running man大家只會想到同名的韓綜就是了),節目的內容則是打著"過關就可以無罪釋放"的賣點,讓一些囚犯參賽者,在場地內手無寸鐵的挑戰各個關主,不過通常是毫無懸念的被殘殺,所以觀眾看得很開心因此有高收視率這樣。
那為什麼會有這種節目呢?因為整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假想的未來,在這個未來之中,國家由一個單一專制的政權所控制,大家就只能開心看著政府餵食的電視節目,最受歡迎的就是這個原始的現場實境秀了。這種架構雖然漏洞百出,但是卻是80年代在對未來的想像中,經常採用的一種設計。在近代仍然可以看到一些電影也採用這種對現代科技被少數人宰制的架構,例如傑森史塔森的玩命尬車(Death Race),甚至是傑拉德巴特勒的極限遊戲(Gamer),我認為也是一種類型架構的變種。
![]() |
影片開場的背景說明,算算2017再過兩年就到了,完全不是電影所想像的那樣XDDD |
後來他在勞改場認識了一些從事反抗政府的朋友,並且成功的越獄了。當然這個政府非常厲害,阿諾越獄逃不到一下就被抓回來,而且還被running man的主持人看上,連同兩位反抗之友,通通拿去玩遊戲,阿諾就只好一邊幹掉登場的關主,一邊想辦法逆襲這個王八節目。
前面有提到本片對於電視文化的明顯諷刺。在影片中,電視媒體被認為是服膺於政府的打手,並且可以利用剪輯或合成等技術達到扭曲事實的效果。在這個共犯結構下,你不是乖乖地做事,就是等著被抹成大壞人丟去玩遊戲。而大眾只愛刺激的內容,藉由看這種公開處刑的感官刺激,來轉移生活在很爛的環境中的事實。聽起來在2015年的今天,這些現象或多或少的仍存在於大眾傳媒之中,閱聽人只能依靠很短的時間來吸收外界資訊,因此常有被餵養什麼就相信什麼的現象。
當然電影是比較誇飾,但跟80年代的創作背景相比,其實我不覺得有這麼悲觀。會這麼說的原因當然是網際網路的崛起。網路讓散落在各處的人們都有機會像影片中的反抗軍一般產製資訊並散布,門檻難度相較於電視媒介更是降低許多(看看許多youtuber吧)。我會覺得,現代人其實沒有這麼單一,好愚弄拉。
![]() |
勞改阿諾 |
![]() |
逃獄阿諾與他的夥伴,請注意他身上穿World Gym的衣服置入性行銷~~~ |
![]() |
逃獄阿諾跑去找他哥,結果發現他哥也被勞改了,現任屋主是名女子 |
![]() |
阿諾的活躍也引起了電視主持人的注意,而決定要阿諾參賽 |
![]() |
阿諾利用女子裝成度假情侶來達成烙跑計畫 |
![]() |
結果被妹仔出賣而失敗了.... |
就這樣阿諾就被抓去製作人那邊,卑劣的製作人用他抓到的逃獄之友安危來要脅他參賽。在沒得選的狀況下,也只能答應了....
![]() |
主持人與舞群 |
![]() |
阿諾!登場! |
![]() |
與觀眾互動是另一賣點,被抽到的幸運觀眾可以來選擇要放哪位魔王 |
![]() |
妹仔來敲鑼~~~放出日本曲棍球殺人王:sub-zero!(跟真人快打那位無關) |
![]() |
人肉曲棍球! |
![]() |
Sub-Zero慘遭割喉仆街 |
![]() |
雙關主之電鋸俠 |
![]() |
雙關主之電力胖 |
![]() |
同時妹仔也因為對節目產生懷疑,潛入公司偷母帶而被抓到,抹黑後強迫參賽 |
![]() |
結果參賽者賽到,發現衛星上傳即時節目影像的伺服器.... |
![]() |
另一方面阿諾則搏命跟電鋸俠大戰,好友黑人慘當炮灰犧牲 |
![]() |
跟有主角威能的阿諾比力氣....當然是被斬死 |
![]() |
另一方面電力胖則找到了試圖駭進伺服器的兩人,放出強力電流 |
![]() |
眼鏡仔壯烈成仁 |
![]() |
就在要殺女主角時,阿諾充當誘餌來讓電力胖追他 |
![]() |
造成電力胖翻車,但是卻不殺他來引起觀眾的反思 |
![]() |
火球先生,登場! |
![]() |
逃難中發現原來歷屆破關者都被火球燒死了,所謂成功破關可以被釋放只是一個假象... |
![]() |
阿諾採用偷襲戰術,噴得他一身汽油後用信號彈炸死火球 |
![]() |
然後意外進入解放軍基地(靠北,怎麼總部設在人家遊戲場裡面阿!) |
![]() |
合成被殺的影片~ |
![]() |
阿諾借了一批反抗軍直接要反推節目製作場 |
![]() |
衝進節目現場開始掃射逞威 |
![]() |
另外女主角碰到脫褲狀態的電力胖,陷入苦戰 |
![]() |
結果用槍打爆消防灑水頭,讓他被自己的電電死.... |
![]() |
最後主持人在最後對質時被阿諾送上發射台,射到遊戲場中 |
![]() |
只是這次沒有安全護欄,他就這樣撞上自己的扛棒大爆炸而死.... |
![]() |
最後畫上一個直播的結局 |
最後是本片豆知識,就是當初製片rob Cohen(就是拍玩命關頭1的導演拉)在買下這個劇本時,因為史蒂芬金畫了一個筆名叫做理查巴赫曼,結果導致科漢完全不知道原來他買到知名作家的劇本....
留言
張貼留言